Saturday 1 October 2016

Ulaanbaatar. Mongolia 烏蘭巴托, 蒙古 (一) 序幕 / 蒙古包區

你聽過烏蘭巴托嗎(Ulaanbaatar)?喜歡旅遊的我孤陋寡聞,不是極偶然的機會下,我想我不會無端造訪,而且還是在極端寒冷的二月裡。畢業論文選擇最喜歡閱讀的城鄉發展爲大題,因為指導教授的偏好,跑到氣溫徘徊在零下三十度的她,在這個(我認為)世界上城市發展中最特別的地方之一尋寶。出走間,我看到比冰島還要白的大地,感受到比瑞士雪山還要冷的溫度,經歷到重大的城市改造及轉型。她是世界人口密度第四低的國家,但其面積卻是前二十大。噢,忘了告訴你,她是草原大國--蒙古的首都。

市中心兩條大道中間的成吉思汗廣場
要寫烏蘭巴托很難,以很學術的角度遊歷,沒參觀幾個旅遊景點。其實城市間的景點也沒幾個,博物館買了票才開燈,佈置有點溶爛,硬要說只有一個每個大城都皆有的「重要人物廣場」(成吉思汗廣場)。雖說夏天來可出走市外的草原,感受遊牧民族的文化,但慶幸我可是在這霜凍的天氣到訪,這才震撼地感受到城鄉交替的大大變遷。所以寫烏蘭巴托真的很難,我也不好用旅遊的身份,索性不管了,就寫寫畢業論文的番外篇吧(笑)。 


遠處遙望,可見藍天城市與雪地像三文治般夾層著。發電廠的煙囪無斷的冒出厚厚白煙,為已發展的市中心供電供熱。烏蘭巴托的市中心有點像內地的二線城市,中心兩條大道形成十字,政府商業高樓大廈林立。它們是從前蘇聯時的產品,一式一樣的住宅,寬闊的馬路,而近年不少國家如中國日本則為城市建造基建。市中心在地圖上不如一個香港島般大,身處其中感覺更小,三十分鐘彷彿已走完熱鬧的大街,再走便是晚上沒甚光影的住宅區了。但相片的烏蘭巴托卻大得很呢,小小的建築物無盡的伸延,他們正是本文的主角,在這裡獨有的城鄉系統--蒙古包區(ger district)。


城市的無論市區或邊緣都遍佈蒙古包區,有些近市區一點(central ger area),有些則較遠(mid/ fringe ger area),離開市區設施當然也越来越簡陋。座落在一個小小山丘上的是離開市中心約二十分鐘車程的Chingeltei,是較早發展的蒙古包區之一,現在已是超過15萬人的家。遠處市中心的高樓大廈與這裡的小房子和蒙古包形成強烈的對比。小樓房和蒙古包不規則的交錯著,編織了一幅世界獨有的地圖。可能大家都認為蒙古當然是有蒙古包啦,哪有可特別之處。在我眼中,一種能夠一年四季不斷遷移的帳篷,卻大量定居於大城市中,該是很奇怪的現象吧,到底蒙古包會怎麼形成的呢?

Zaisan是市區的最南端,山上可見烏蘭巴托的市中心高樓大廈林立

那就得簡單的從蒙古的近代史開始說起(都說這是一篇很悶的文章,但我喜歡記下我感興趣的題目:P)。自從1991年蒙古從蘇聯撤出,並接著發現大量的礦物資源如煤、銅、金後,這個原来以遊牧著稱的民族,漸漸開始定居下來。整個國家正在經歷急劇的城市發展,全國各地的牧民在過去幾十年不斷的離開大草原,邁向的當然是在蘇聯時期已被開拓的烏蘭巴托。




賣去羊牛,他們帶著僅有的資產--蒙古包在首都的邊緣安定下來。根據蒙古的政策,每個家庭可以擁有700m2的地,只要你把你的蒙古包紮下,圍上欄杆,這片土地就是屬於你的了。本來一個蒙古包的移動沒有什麼,但漸漸地,十個千個萬個蒙古包開始攻佔了城市的周邊。就像我們在郊外看到螞蟻回巢般,卻放大億倍的呈現在地球表面上,現在蒙古包區的人口已近200萬,達烏蘭巴托的60%以上。在Chingeltei裡,平地近馬路的地方都是一些較漂亮的房子,屋主賺取足夠的金錢放棄傳統蒙古包,建立小房子。而遠遠山上斜坡的,可能都是些新移民(名正言順的移民),只見木板疏落圍著一片對於香港人來說相當敞大的地,中間放上一個小小的蒙古包。密密麻麻的木板圍欄形成了街道的雛形,築起了筆者認為非常有趣的自主發展現象。


Chingeltei下一個山頭又是延綿不絶的蒙古包區



城鄉發展總是這樣的一種故事,人民想要到城市展開新生活,尋找更好的生活質素,卻發覺原來要追上發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帶著熱誠離開熟悉的草原,遊牧民族並沒有非常幸運,捨棄一切搬到蒙古包區是艱辛的開始。當你以為遊牧民族從居無定所的蒙古包,到擁有自己安穩的房子,將會漸漸融入現代化的城市,他們卻發現看似舒適的家竟然連廁所暖氣也缺乏。下回待續。。。

(感謝閱讀至此的你,不知道烏蘭巴托要寫上多少回了哈哈。很久沒有以文字留下記憶,有時寫blog不過是讓將來的自己回憶,見怪莫怪。)


3 comments: